那一天,没有雪山,没有飞狐,只有鬼斧神工和陡岩峭壁

4 03 2012

在文学的世界里,我接触到了很多的台湾;在现实生活中,我却只是和她擦肩而过。想想上一回到台湾,屈指数来已是二十年前当兵的事了,当年去了屏东的军营和森林里演习,回程则在台北匆匆的一天光景。认识中的台湾,就是那么短暂而表面。她不是我心目中100%的国度,却在我认识的潜意识中留下了不规矩的跳动。

所以几个月前,我和家人就步入了台湾的领域,一探这宝岛的人文风情。其中,我们一游了风光旖旎的太鲁阁峡谷。太鲁阁国家公园,地理位置橫跨花莲、台中、南投三县,其中包括了太鲁阁峽谷、 立雾溪流域和中橫公路以及部分苏花公路景观。

我们晨早从台北出发,乘搭台铁到花莲,途程约三个小时。一到花莲游客中心,就有许多当地人频频前来向我们兜生意:有出租车辆让人自由行的,有导游兼包租车带游客观光的,也有为民宿和旅店招徕生意的。为了保证,我们最终选择了跟随旅行团。结果,我们入住花莲的一间民宿,并向旅行团订好了隔天太鲁阁一日游的位子。

台湾毕竟是个文学气息浓盛的地方,当地人就为游览太魯閣的游程冠上赏心悦目的美丽词句。一个“青山绿水悠然行”,把九曲洞步道形容得悠哉闲哉的写意,白杨步道却被套上了名句“大珠小珠落玉盘”,而清水断崖,是一句唤人清馨的“千古浪涛洗涤尘”。就单凭阅读这些优美的词句,心理油然之间萌生起一份雅致,免不了有多了一份期待。

我们的响导兼司机翌早到民宿接了我们,陆续再接了几个观光客,车子就驶往太鲁阁。

太鲁阁之大,压根儿没法子以公众巴士游览。要不参加观光团体,要不就得包专车,再不然也要有自己的车子,方能一游太鲁阁峡谷。一进入太鲁阁,司机在入口处就为游客们领了安全钢灰。我们的第一站,是燕子口。车子向前驶入,视野豁然是一片气势磅礴的险崖峭壁。太鲁阁,即是豁然开通的意思,源自泰雅族语,taluga的译音。

导游司机慢慢在燕子口的路旁停下车子,让我们徒步浏览一段行程。导游一再提醒,要我们戴上安全帽,并尽可能靠着山崖边走,以免被落石打到。他指了指不远处稍微破裂的护栏,说道:“你们看看那围了红线和布条的栏杆,就是被刚刚落下来的石头砸坏的,大家看到请得避开,以免祸从天降。”

我们沿着公路护栏边走边赏,听了导游那么一说,走起路来难免有一点儿战战兢兢,站近公路护栏畔时,不禁感到如临深渊。燕子口为太鲁阁峡谷一段嶙峋峻峭的石壁,险陡的山崖从高处延至山麓底层迂回的峡谷,放眼是宏伟怡人的景观。我顿时联想到《雪山飞狐》,联想到胡一刀和苗人凤在飞石走壁间的刀光剑影。这里,没有雪山,也没有飞狐,却有鬼斧神工。曾经,前人赤着膊用劳力去敲凿石壁,辛勤的建出了眼前的道路景观。

公路的右侧,石壁上悬着无数的小岩洞。由于石灰岩历尽了长年累月溪流的侵蚀,较为松软的岩层即逐日形成了一个个洞穴。燕子们就这些穴洞筑巢而栖身,“燕子口”就因而得名。

我们一路依着燕子口步道前进,从燕子口到靳珩桥,途经太鲁阁峽谷、壶穴、涌泉、印地安酋长岩等景观,探仰着峥嵘的山壁,俯望萦纡的幽谷,时不时会有一两只燕子掠过视线。

说到印地安酋长岩,这里可说是充满了自然石雕。在一溪谷下,显凸着一个印地安酋长的头像,那是峭壁和岩石形成的天然景观,栩栩如生。

燕子口以后,我们上车,前往九曲洞。据说,九曲洞是峡谷内的一大奇观,是太鲁阁最壮观的景点,令人叹为观止!车子到达九曲洞路口的时候,步道却还在维修中。这一维修,整整就维修了一年半载。我们缺失了一睹壮美峭壁的机缘。

“一年前,有一位游客,就在此地,被自然风化掉了的一颗落石砸着,当时我就在这儿。”导游边说,边指着那发生意外的现场。“没想到,当晚在家看电视新闻,才知道那游客被砸死了。” 导游道来,我们闻之一惊!

一场意外以后,管理局努力不懈的改进,在建立遮顶,以致更为安全。

车子随着公路曲折回旋的向前,时间接近午时,导游征求了大家的意见,结果我们来到了天祥一个价格较适中的餐饮店。有些游客先前备好了 餐食,在这里点上饮料,也可以舒舒服服的用上午餐。

用完午餐,导游引我们到前方的木栏,俯看着底下的滔滔流溪,朵朵白花藻潋滟在大石小石之间。导游指着其中一块巨岩,让我们猜猜其形状象什么,仔细一看,实在神似一只鳄鱼。又是一块天然石雕,蔚为奇观!

吃个饱后,车子来到了祥德寺。走过普渡桥,一个个的石阶我们拾级而上,有高大的白衣觀音像,有七层高的天峰塔,再继续努力往上爬,即是庄严肃穆的地藏菩萨像,以及宏伟的大雄宝殿,促进食物消化之外,也感染了些许清思佛理的宁谧。

车子在蜿蜒公路上行驶,一路上映入眼帘是曲弯的峡谷,慑人的高山深壑,崖峰起伏与众山耸峙,还有原住民古时候攀用的吊桥,长长的悬在空中,还没有踩上就给人一种摇摇曳曳的感觉。

抵达慈母桥,一座形状壮丽的红色大桥。“慈母桥”其实有若干个传说。

其中一个,是有一位原住民老妇,她怕在此工作的儿子饮食不惯,每天从山上带来了原住民风味餐给儿子。有一天,大水把儿子冲走了,老人家受不了刺激,精神错乱,每天依然带着午餐来,呆坐于此。当年,蔣中正在巡视此段公务时,见到了呆坐的老妇,了解了其事。感动之极,蔣中正思念起自己的母亲,于是建了慈母桥。

慈母桥一端,矗立着“慈母亭”,是蔣中正所建。而桥中段旁侧有座“兰亭”,矗立在一块貌似青蛙的巨石上,看起来亭子就像一个皇冠套在青蛙头上,這则是经國先生为纪念其母所建。所以慈母桥一处,吸引了不少游客。我们的导游还指着青蛙石块打趣地说:“我们的‘青蛙王子’每年都要来此膜拜一番!”

我们最后的景点,是一个不可错过的经典胜地—–长春祠。唐式的风貌,建筑傍着雄峻的石岩架构在山壁间,山壁上泉水湍湍涌泻,仿佛在歌颂着伟大的英雄事迹。长春祠就供俸着212位英雄的灵位,纪念这些在中横公路施工过程而殉职的员工。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没有他们,也没有我们今天的称心饱览。





偷得浮生纵观阡陌

3 03 2012

我们在黎明五点多钟抹黑抵达老街(Lao Cai)车站。

睡眼惺忪,迷迷朦朦中大伙从梦床里苏醒。我和内人扶老携幼的提起行李,一家大小跌撞离开车厢下了火车。在荧弱的灯光下,我们和其他乘客齐往车站出口前行。步出火车站,酒店的司机即在门外拿着名字的牌子恭候。结果我们和近十个游客陆续上了小型巴士,车子浩浩荡荡的,在黎明的马路上奔驰前往萨帕。

其实,萨帕是越南北部老街省的一个村镇,靠近中国云南,居有多组少数民族。要游览萨帕,单程就得乘上九个点钟的火车,一般都是夜班车。我们在晚上十点钟出发,从河内的车站,穿越过夜间的铁路北上,一直来到老街站,在半明半昧的天色底下再乘上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方才到达萨帕。

一路上,车子穿过朴实无华的村落,放眼山峦起伏的稻田和农野,有些游客睡意犹存,在拐来弯去的途路上睡得酣甜。太阳缓缓上升,金黄色的阳光洒入辽阔的庄稼和梯田,那一份纯朴缥缈的农乡色彩映入眼帘。

车子摇晃在蜿蜒的马路上,豁然驶入了一个村市。眼前骤然一亮,我们来到另一番景致的一个小镇!顿时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时间甚早,萨帕镇上的市集还没有开始营业,我们的周边还笼罩着薄薄的云雾。司机在倾斜的路旁停下,让我们步往酒店。寒气逼人,我们迅速的步入酒店大堂。一番洗刷以后,约8点多钟,我们踱步屋外,路上的人群逐渐增多,带来了熙攘的气息。

萨帕镇有海拔一千六百米之高,是法国人在殖民地时期所建设的避暑胜地,有高山深壑,有潺潺流溪,有重重迭迭的层次梯田,栽种着少数民族的风景和岁月,一幅山明水秀,风光怡人。

在街上,许多穿着独特服装的少数民族女子在兜售手工艺品、手饰、布袋等纪念品,频频向游客推销,给这里增添另一片声色。这里有好一些的少数民族群,有老街省的苗,道,白泰,河西,芒和郝族等。在我眼里,压根儿没有两样,只觉得这些妇女看起来是别有的打扮和风彩。其实,从身上的装扮,在地人熟练的一瞄即可以分辨得出她们的族群。据悉,在这里,最为显眼的属红道以及苗族。红道的打扮是绑有饰吊着硬币的红色头巾以及传着绣花背心,而苗族,则是一身较为不耀眼的蓝色服装。

徜徉在镇上市集,浏览着远处的山田,寒气缭绕,感觉清爽逍遥。市集上许许多多优雅别致的餐馆、旅店、咖啡雅座以及精品店铺,有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手工艺品,有当地的特产,也有一包包配好草药和蜥蜴的药品,有一樽樽浸泡着眼镜蛇和蜥蜴的药酒等等。街上或店里晃眼皆是少数民族妇女和碧眼黄发的游人,好不热闹!

市镇中心有一个湿巴刹,可以窥视当地人的起居生活习惯,有累累的当地水果蔬菜在摆卖,另一侧则是一尾尾在铁盆里游水的鱼儿,一只只活生生的鸡伍拥挤在笼子里; 也有一摊摊摆放了猪肉、牛肉以及一堆赤裸裸并四脚朝天的鸡只,我顿时脑子里即掠过一句潮州话:“死鸡激硬脚”!这一幕幕类似旧日甘榜风貌的地方色彩,是我们和六、七十年代的邂逅。

走累了,可以选择一间雅座喝杯越南咖啡吃块西式蛋糕,或吃上一碗热腾腾的越南牛肉粉。这里的蔬菜和肉类新鲜,吃起来味道格外甜美。我们就选了一间叫Nature View的餐馆,一面享受着当地的野豚炒香茅,一面倚窗远眺那户外的山田原野。那一份度假的心情,分外美丽!

说到餐食,这里有一家叫Sapa Rooms的酒店,提供颇有特色的当地佳肴,让人大快朵颐。我们一家大小就在该店里享用了好几餐,价格也相当公道。酒店是由一位充满善心的奥大利亚人创办,在萨帕设立了酒店、餐馆和住宿,并为当地穷苦和不幸的村民提供拥有一技之长的生机和就业机会,旨在让这些少数民族脱离窘境,在更为卫生更加健康的环境下成长。酒店还时不时主办一些慈善活动,邀游客参与和乐捐。

其实,许多人到萨帕,都会徒步越野跋涉,由少数民族的姑娘当导游,去看瀑布,去行绕田地,去看看少数民族的茅屋和村庄,去享受大自然景观。这里有许多民族村落,有许多旅游专线,还有一些周末地方市场,吸引了远近的众多游人。由于有老有少,我们包了专车,由一位名叫Sun的黑蒙族姑娘带,探观东南部的村落。车子一路上颠簸,我们探望着巍峨山脉,青翠阡陌,路旁也少不了许多步行的游客在跟随着导游姑娘探访萨帕众村落。原程是在老蔡(Lao Chai)村下车步行到塔万(Ta Van )村,我们却选择直达塔万村,以免步途崎岖难行,又得重行行。

与其直译导游的名字为‘太阳’,我较喜欢以‘阳光’来称呼这位二十来岁的姑娘,那较为贴近她的青春,更能描绘出民族风采。长期为游客服务,阳光姑娘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她十八岁就结婚,已育有了两个孩子。她说,萨帕的少数民族群,在十四、十五岁就结婚生子,这里有闻名的“爱情市场”(Love Markets),在周六的夜晚,民族少年群会聚集在市集上,交流和吟唱,我就阅读到如斯的一首当地情歌:

在一年里的那么一天/我为你而专注/没有金没有银/只有我的心和真情/请跟我来倘若你相信    (There is one day in the year/I dedicate to you/I have no gold or silver/Just my true love/Come with me if you believe in me)

年轻人寻找心仪的对象,男的会送给女孩耳坠、项链、手环等饰物以表心意,女的也赠给男士礼物如皮夹和腰带,一旦情投意合,良缘就此萌生。

车子逐渐慢慢驶入山坡低处的庄稼,路过排排有绪的梯田,一株株朝阳的玉米,一间间农情的茅屋,对于来自摩天城市的我们,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沁心。我们在塔万村下车,在一间民俗展览馆里,太阳姑娘给我们讲述这里的民族风俗。这里大多是芒族,傍着芒和河生活,以种植为生。一路上,三五成群的芒族老妪和女孩,紧紧跟随在我们的身边,兜售着她们的手工艺品。

步过泥沙路,我们参看了当地的学校,越过稻田阡陌,看见水牛和牛粪,还有成群结队的鸭子摇摆而过、在水稻里嬉戏。漫步探赏,总会不经意的被眼前原乡的景物给吸引,有树上累累的柚子和一条条垂落的瓜食,有背着藤篮和婴儿的民族少女,有一脸风霜刻痕的老妇,也有木板屋外织布机的传统写实,一景一物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动脉和逗留的岁月。稻海辽阔,溪水滔滔,俯地倾听乡野的气息,那怦然心跳,来自自身也来自大地。

那一趟,我们走过大自然,大自然也走过了我们的心灵。





寻访南波西米亚玫瑰:捷斯基克隆洛夫小城

6 12 2010

    步入捷克天空,走过了布拉格 ,很想很想再看看,多一点捷克的人文风景和文化古迹。于是,在网上做了一些搜索功课,寻寻觅觅,决定一游捷斯基克隆洛夫(Cesky Krumlov),一个蕴有波西米亚风格的景点,也是一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保护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市镇。

  从布拉格到捷斯基克隆洛夫,最为方便的是乘直达巴士,单程车票150捷币,约11新元,车程约3个小时左右。我们乘搭晨早8时的巴士。当巴士抵达捷斯基克隆洛夫的时候,下车时是一个偌大的停车广场。在我们摸索的当儿,眼见三三两两的人伍步向车场的一隅,我们随之前进。结果在接近晌午的艳阳下,我们穿过一幢幢人家的屋宇,走过马路,不一会儿,视野豁然开通,眼前是个怡然幽雅的小镇,我们来到被誉为“南波西米亚玫瑰”的市镇。

彩绘圆柱塔是15世纪的建筑。

  彩绘圆柱塔是显著地标

  捷斯基克隆洛夫是个迷你小城,历史悠久,人烟的存在可以追溯至石器时代。13世纪中叶,这里建起了第一座小碉堡,日后逐渐扩展与演变,从碉堡发展成王宫。市镇里的一座彩绘圆柱塔,即是15世纪时期的建筑,也是这里显著的地标。捷城的景致优逸,可算是捷克仅少的一个幽雅小镇,橙红色的屋瓦沿着石块路绵延到城里的河溪,别有一幅风景,三百年来风格依然。在共产的统治期间,鲜少人群前来这个地方游玩,今日的捷城则吸引众多的游人纷至沓来,络绎的人群让这文化遗产热闹得一片沸沸扬扬。捷城日渐受到观光客的青睐,是一日游的美好地点。也因此,捷城的居民随之开始装修自己的屋宇,难免让人开始担心捷城会无形中失去了它特异的文化气息。幸好,这里的市民还存有浓烈的保存历史文化的信念。

  往捷城闹市漫步前进,首先见到的是彩绘圆柱塔基屹立在橙红色屋瓦错落的一栋栋房子之间,游客们忙于摄相留念,风景如画。再往城内迈步,我们穿梭于一幢幢典雅的建筑之中,走到一家餐馆户外的一隅,还可以俯视那穿越过捷城的蜿蜒河流。

典雅的屋宇与前庭透着中古世纪风情。

  步过一间间的古董街屋和建筑,是个广场,四周是优雅的酒店和餐馆。肚子闹革命了,我们在一家叫“老客栈”(The Old Inn)的餐厅用餐,我点了一盘道地佳肴,侍应生端来一个大猪蹄膀,我用刀叉,很努力很用心的切割,慢慢享用。那一个晌午,罪恶感如藤攀爬,不知道增添了多少胆固醇。

  徒步前进,我们缓步上山丘,上面一长排的建筑物就是前往城堡的空中走廊,可以浏览整个捷城。午后,消闲漫踱上陡斜的石坡路,捷斯基克隆洛夫不愧是世界文化遗产,独特的色彩和绝美的风采让人屏息;空中走廊的两旁,充满艺术气质的雕塑增添了这里的文化气息,文艺复兴的建筑风格充斥了石径。

  五瓣玫瑰与一个家族

  来到捷城,不能错过城堡。城堡的高塔是城堡最早的建筑,是值得攀登的景点。高塔的一楼,曾经是监狱,用来禁锢炼金术士。塔身则是由不一样的一层层造型叠成,钟楼那一层有四个钟,凹陷之处绘有水、火、风、土四大元素。塔内迂回的阶梯不易拾级,我们步步为营,设想古代的王族和随从上上下下的不易,尤其是在夜里撑着油灯在孱弱的灯火下举步,想必更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城堡写着捷城的历史渊源。城堡原属波西米亚贵族维特夫契家族,是城堡的奠基者。他们的家族徽章是一枚五瓣玫瑰,在捷斯基克隆洛夫城堡和市镇内不难见到。据了解,第一代的家长把财产分给五个儿子,每个儿子各自使用一瓣不同颜色的玫瑰来作象征。起初继承城堡的是绿玫瑰,直到14世纪初由红玫瑰一支取得城堡拥有权。如此相继转手,17世纪初叶红玫瑰的罗森堡家族因为查无香火,爱庚堡家族接管,一个世纪后也随着没有子嗣而由母系的史旺斯堡家族继承,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正式归纳政府管理。

橙红色的屋瓦沿着石块路绵延到城里的河溪,烈日下,游客泛着小舟,一边浏览捷城的风光,一边在水面上玩乐。

  在城堡高塔的顶端放眼,全城风景尽收眼底。捷城历度抗拒外来势力的侵袭,包括20世纪初一家造纸厂的兴建及其河川污染,以及企图收购古迹的德国财团;捷城人的历史感相当重,至今还维持下来不少的文化资产、历史建筑和传统活动,其中就流传着五瓣玫瑰节和各式的音乐节庆。自然的地势也保住了古迹,逶迤的河流环抱,城堡则矗立在隘长陡峭的石壁上,逃避了被外来的攻击拆毁的可能性,也让新兴屋宇难于挤身入其中。

  通往下城堡的城门,桥下豢养了两只黑熊,那是18世纪初堡主喜爱的动物,开始饲养并流传直到今日。夏日炎炎下,黑熊赖在一个角落,偶尔懒恹恹的爬着步伐,吸引游客们津津乐道的观赏和拍照。





布拉格生活与艺术分不开

1 08 2010

17年后,我再度步入了布拉格。不是为了探索米兰 ● 昆德拉的精神,抑或是觅寻卡夫卡的文学灵魂,只是因为棘手的公差要事在身,急忙的往捷克跑一趟。没有预期策划在百塔之城的步伐,行程却延拖跨越过一个周末,我借机浏览这城市的气息,感应布拉格的心跳。

很多人说,到布拉格要看建筑物。这城市几乎蕴含了西洋建筑史,从仿罗马式、歌德式、文艺复兴式、到巴洛格式等等若干个世纪的建筑特色,种种风华一一概括。可惜,我没有这方面的才学与研究,再加上原先打算匆匆办完公事就折返,没有事先做参研功课,即只有以平凡人的眼界,去品味布拉格城堡、查理士桥、旧城广场等等著名建筑物景区,浏览其勾勒出来的磅礴景致和天空。因为没有旅游的准备,我迈着不经然的步伐,收罗着一块块石头和砖瓦的特色,捕捉到布拉格角落里的稀零片爪。

买了一日行的地铁车票,100捷币,约新币七元两角。要乘搭地铁前得先启动车票,即在入口的打票机打上时间日期,24小时的车票从而计起。布拉格的地铁建得很深。搭地铁的时候,乘电动扶梯往下,惊鸿一瞥,我被放眼深邃倾斜的电动扶梯给吓了一下。心忖,一个不小心失足滚落可是遍体鳞伤,有惧高症的朋友又不知怎么搭地铁。耐人寻味!

从Mustek站出来,徜徉在街上,我蓦然抬头,被那墙壁上的图画深深的吸引住。一幢幢建筑物的墙上,可以是在办公楼外,或是商场上层,偶时间呈现一幅幅艺术图景,给熙来攘往的闹市增添艺术风采。仲夏日里,我翘首看出另一片天空。

在街头巷尾纵横穿行的隙间,忽然被路上的亮丽色彩给吸引,放眼是一辆色泽鲜艳的搅拌车,瞳孔随之一亮,自然而然多瞄几眼。感觉,很有意思。捷克人的艺术细胞我是略有所闻;就音乐文化来说,即有国际著名的音乐节“布拉格之春”。然而,炎炎夏日的布拉格,在喧嚣的马路上,一辆绘彩缤纷的搅拌车,让我深一层意识到捷克民族把艺术与创作融入工作生活面。

这城市没有显示大的倾向,基本上不夸耀,不贪心,也未曾竞盖世界最高的摩天大厦。布拉格不但低调,而且甚至刻意显小。在这里,你寻觅不着大型的政治殿堂、纪念碑塔,抑或百货公司。我悠闲的漫步到市政大楼一带,根据友人的介绍寻找一间百货公司,结果费了不少功夫。不为什么,只为一睹其厕所的内在风貌。捷克人把创作艺术也带进了男厕,在男士站着小解的正面墙上绘制着许多调皮女人的举止与目光。

其实,在布拉格市集上,我接连见到了类似的一面。来到布拉格的旧城广场,免不了要一睹不可一失的天文钟的独特风采。天文钟有一个自己吸引游客的色彩与故事,然而,更让我瞩目的是钟楼隔壁正在建筑维修的情景。在一栋栋正在维修的建筑物外,架起的安全木板块上显现着一幅幅的图案。木板块上很认真的绘上建筑物修建后的面貌,让过路人能够预先意想竣工以后的光景。我被它给深深地吸引住。对当地人来说,这可能已不再是什么了,因为司空见惯。对我而言则是很有日常生活的独特气息,捷克人对着钜细靡遗的街边小细节如此的用心,让我感觉到他们的人文精神。

布拉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九世纪,可以追溯波西米亚王国的故事,我没有探赜索隐的雅致,却被景区路旁停待游客的老式车吸引,探望多眼。有复古的典雅味道,一辆辆擦得闪烁亮丽,红色、白色、橙色等老式车在路边招徕生意,等待运载前来问津的游客。在城市里兜风40分钟,收费是一千两百捷币,约新币八十六元。我没有其雅兴,也觉得价格不菲,所以也就只和老式车擦身而过。

欧洲的历史渊源,在地面画上了另一个特色,一瓦块一瓦块的石头堆砌成的地面,设想从前的马车辗过,穿着铁甲的士兵结伍操过,游客走过,汽车穿过,多少个曾经的脚印和轮齿……。在盛夏的时季里,我徒步在这疙疙瘩瘩的石头地上,原本也没什么在意,但走多了以后,又爬上山坡路段去城堡和游圣维徒思大教堂,走着走着,一日下来后脚底开始起趼子。那是在布拉格步行观光,眼睛看个不亦悦乎的代价。

在织热滚烫的艳阳下走了一天的路程,找个歇脚处咽下一杯冰凉的啤酒实在是不胜爽快!难怪捷克的麦当劳都有卖啤酒。据说,全世界只有这里的麦当劳有卖啤酒。在这里,啤酒的价格比汽水和咖啡来得廉宜,在餐饮店里一杯0.3公升的啤酒约新币$2.20左右。不会喝酒的朋友不需叹息,因为这里有不含酒精的啤酒。笔者就尝试过,虽然是酒精零度,则有啤酒的味道。这可能和捷克人奉公守法的习惯有关,因为当地喝酒不开车的法令的限度是零度酒精,而我在这里的捷克友人就在共进晚餐时因而滴酒不沾。据悉,这是常态,令我称服。

来到捷克,当地食物是一定要试一试的。然而,当地的传统料理给我的感觉是胆固醇偏高的倾向。由于捷克在内陆,鱼类不多,肉类则大量,少不了的佐菜饮料更是一大杯的捷克啤酒。我就接连尝试了羊肉、鹿肉、猪膝好几样当地菜色,感觉当地菜肴的卖相不佳,而且口味偏咸。毕竟,是一种尝试,关于捷克味道。

用完晚餐,来到布拉格旧城广场,恰巧碰上当晚是德国对乌拉奎的世界杯足球名次赛,整个广场事先已经摆好了一个大银幕,纷至沓来的人潮不一会儿就济济一堂。欧洲人对足球赛向来深沉爱戴,这一段时期在欧洲各地皆有许多广场设有大银幕让大家齐观赏球赛,散发着一股世界杯足球赛炙热的疯狂气氛。同行的同事酷爱足球赛,结果我们也一起凑热闹,在广场的石地上坐了下来观赛。暴晒了一整天的织热夏阳的石地板,不间断的把热度传递到我们的臀部上。即使如此,由于欧洲人热衷足球赛,丝毫也不在意这一丁点的不舒服。既然一场来到,我也借机介入群球迷,去感染一下在旧城广场,在布拉格天文钟楼下集体观赛的浓郁气氛,那是难能的经历。结果,人影憧憧中气氛十分紧张。当德国队进球时,德国支持者一片欢呼喧哗,当乌拉奎队扳回一球时,乌拉奎支持者亦是一场高声呐喊和手足舞蹈,好不热闹!

我们看到夕阳西下,我们看到曲终人散。

向来不是足球迷的我,却在斯地看了这一场四年一次的世界杯足球赛,度过了别一番的布拉格之旅。





春的脚步,在上海

28 02 2010

岁首在即,中国流行庆祝年会,大大小小的餐馆都忙着应付一家家公司的年会庆典,庆祝一年来的耕耘与收获。我就受邀到上海一带的分公司去参与尾牙庆典,即是年会,一连三晚,在昆山、松江和上海出席了晚会,感染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春意盎然。晚宴上,公司的同僚尽情欢乐,还自编闹剧和舞蹈,载歌载舞的,别有风味。难得的经历是在松江,恰巧碰到农历立春一日,公司在厂外大事燃放鞭炮,更是唤响春的脚步!自从我出世以来,就未曾燃放过鞭炮,如今头一遭放爆竹,难免童心未眠,异常兴奋!染红一地的彤彩,焕似春的步伐!

新年近了,趁这一趟行程,我也到上海南京路和豫园探春去!

南京路步行街上,一片装饰,红彩翩翩,一双双红色写着虎字的灯笼虎虎生威,一帆帆写着春字和贺岁的彩条,在攒动的人头中洋溢着一片喜洋洋。走在街上,看着一间间的店铺和百货公司张灯结彩的;市百一店、华联商厦、上海时装公司和第一食品商店这“四大公司”的一番装璜,在这条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百年老街增添了别样的春色,这里的人尤其多,或从容信步,或匆匆疾走,或闲坐休息,或饶有兴致地转进一家家商铺。熙熙攘攘的人海,一片沸沸扬扬,尤其是第一食品商店里办年货的人潮,更是挤得水泄不通!我漫步观人海看楼宇,浏览着春的动态,设想上个世纪鸦战争以后,这条街道有如雨后春笋的日漸繁荣兴起,那时候,古早的新春又是何等风貌?

豫园亦是一番的新年景象!徒步在街上,灯笼处处,平日已经挂上好一些灯笼的旅游景区,现在更是红彤彤的灯笼遍野,大灯小灯映春晖!隔着几条街,就有摊子摆着卖新年装饰品和春联,一只只的老虎饰物比比皆是,额头上还有个王字,虎虎气势凌人,带动虎年逼进的心情!豫园中央,更是悬着许许多多的新年味道,各式各样的装饰,还有一头大老虎的塑像来贺岁。还有还有,不忘环保的,以千万个汽水铝罐摆叠成的一头老虎来拜年。想必商业脑筋转得快的商家,可不忘趁机推呈着自己的品牌!也不知道恰巧是雨天,豫园的人潮不是很拥挤,在这星期六的下午!住在上海的友人倒觉得,上海人较爱庆祝洋节日,农历新年业已开始淡薄。虽然如此,赶在返新之前,我在短短的若干个小时里,造访了异地的春光,心里还是难免带着一份喜洋洋的春意,虎虎登机。





日本岐阜县 高山市京都风情

8 03 2009

     时光仿佛错乱了,恍惚间迈入了另一个时代……

  子弹车奔驰入日本中部的岐阜县(Gifu-ken),路过绿油油的
庄稼,一幢幢的农屋,最终停歇在高山市(Hida)车站。老早就从
东京启程,历经冗长的旅途,从栉比鳞次的摩天高楼一直到辽阔无
垠的原野板屋,感觉上类似回到了少年时代乘搭火车到马来西亚外
婆老家的光景。

  位于众宏伟山峦怀抱之中,高山盛传着浓浓的旧藩遗风。未到
高山,在电车站内就已见到高山的风景图广告,频频以一睹江户色
彩为号召。难得迢迢来到高山市,更免不了要好好的一览她的时代
遗风。

古都韵情

  高山市内,街道阡陌纵横,房屋矮小林立,充满了古都的风韵

  从车站往东面漫步,穿梭于栋栋木屋之间,时而有朱红小桥,
时而有涔涔水溪,感觉上,又见京都。一片小镇风光,一种悠悠然
的写意,感受尘嚣抛诸于九霄云外的宁谧。

  据历史记载,十六世纪末期,金森家族统治了高山一带。由于
金森氏对京都的雅观城风情有独钟,于是便效仿了京都的样貌建立
了高山城。今日高山的地形版图,就是源于当时的金森高山时代,
尤其是现在高山的三町一带的建筑与风貌,就流露着当年金森所建
的城下町模样。难怪日本人把高山誉称为“小京都”。

高山早市

  我们沿着宫川畔徒步。这一条川河,潋滟着历史的变迁,从江
户到明治,再从昭和一直到今日的平成,见证了时代的更替。在宫
川河畔,我们见到了民家摆着蔬菜在河边兜售。
  原来,在高山,早市(日本人称为朝市)是民俗间的一大特色
。在这里,有两大早市,一是宫川朝市,另一则是高山阵屋前朝市
。据悉,这清晨露天市场,早在江户时代,就开始有了。明治以后
,农户们纷纷把田里的农作物也拿到市集里来售卖,逐渐的演变成
了今日的早市。市集上,有摆卖着农夫的蔬菜,也有自家制的味噌
,还有玲珑的手工艺品等,呈现出一幅生动的村庄风景,洋溢着浓
烈的乡土气息。

上三之町

  说到上三之町,那可是高山市的一大景点。不管你是探究文化
的奥秘而来,还是觅寻那历史的踪迹,抑或感应江户时期的脉动,
浅尝山居人的滋味也罢,来到高山市,必到三之町一游。

  这一条街上,两旁皆屹立着典雅的木屋,仅有一至二层楼宇之
高,蕴含着江户时期的风范,也充满着丰富独有的时代感。金森家
族统领了高山百年以后,到了江户第五代,幕府将军即委派金森氏
改任山形县,因而结束了金森高山时代。至于政权,就转移到高山
阵屋,归幕府委派的役人来治理。当时,高山的居民害怕触怒高山
阵屋及幕府的威严,因此所盖的房子也就不敢超越两层楼,这无形
中塑造出了高山民家建筑的文化特色。

  旧时一家家的民庶屋宅,今日摇身成为了一户户的华丽店铺,
有民俗工艺品店,有味噌老字号,有名家酿酒铺,有雅叙茶屋等等
等等,黑木格,矮屋檐的一幢衔接一幢,古今交融,显露出了这亩
土地的魅力。在街上闲适的漫走,感觉恬静而不失生气。
  这见证着四百多年历史的文化街,日本政府已列为重要传统建
筑物群保护区。

高山阵屋

 高山阵屋原是高森家族的宅邸,幕府役人执政以后,这里便成为
了行政中心。明治时代,这里也照旧被政府用来办公,有县厅、郡
役所、支厅、县事务所等。数百年来,高山阵屋象征着官僚的权威
,现今已成为博物馆,供游客参观。

  高山阵屋内,主要有酷刑展览厅,摆设着种种旧时的酷刑器具
,以及旁边的库房,是古代用来囤积向人民纳税而来,有待奉献给
幕府将军的袋袋米粮,花了新币约6元买了门票,入室绕了一圈,或
许我不懂得欣赏,感觉不过尔尔。

  实际上,高山乃是日本人最酷爱游玩的一大旅游胜地,尤其是
日本女性,更视高山为梦幻之旅。

  高山一日,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这小村庄的山居情趣。缓慢的
生活节奏,更让人深感轻松悠然。

  穿梭于日本中部岐阜县高山市的栋栋木屋间,时而有朱红小桥
,时而有涔涔水溪,感觉上,又见京都。小镇风光,悠哉写意,让
人性情豁然开朗。





寻找一瓣旅游生命中的希腊神话

29 06 2008

飞机盘旋在希腊的领空,我的脑袋开始驰骋在梦幻的时空。

雅典,一个充满恒旧文化的古迹,感觉有那一丁点儿的神秘,还有些许耐人探索的空间。印象中,那是一个只在学生时代历史书上方才触及到的城市,以及一个编织着许许多多神话篇章的国度。踏上如斯的历史古国,我会不会象倪匡笔下的卫斯理,在这里会有料想不及的际遇?那一刻,感觉自己的内分泌开始异常起来。

当飞机降落在这沉淀着历史的古老城市,我心里头开始感觉这旅程增添着了一份寻幽探古之情。

            位于阿提卡的中心平原地带,三面环山,一面傍海,雅典是希腊的首都,是希腊最大的城市。

相传中有这么一则美丽的希腊神话。有一个叫雅典娜(Athina)的智慧女神和海神波赛顿(Poseidon),两人为了争夺雅典守护神的地位,斗得水火互不相容。主神宙斯于是出了一个难题,要两位给市民带来一份自己认为最好的礼物,让市民来选定。于是,波赛顿拿起了他的三叉戟往地上一击,象征着权势与荣耀的泉水源源溢出;雅典娜则给市民种下一颗枝叶繁茂、果实累累的橄榄树,象征着生生不息与和平。人们渴望和平,结果这座城就归给了女神雅典娜。从此,雅典娜成了雅典的守护神,这个城市便称为雅典。

后来,人们就把雅典视为“酷爱和平之城”。

 

 

辛达玛广场

 

雅典对欧洲及世界文化曾产生过重大影响,自古有“西方文明的摇篮”之美誉。和文化古国的出土文物第一接触,是在雅典的地铁站里的陈列。古希腊是那么一个蕴藏着历史的地方,在每一方寸之地都会有往昔的古迹。就在市区里的辛达玛广场    Syntagma  Square  )的地铁站内,陈列着许许多多的出土文物。游人可以细细欣赏与探索,一件件的古希腊陶瓷品,旧时候的器皿,碗碗与碟碟,石刻和工具等等,让人在这地铁时代里感应到时间的交错,古人的动脉。如果要进一步探讨历史渊源,雅典国立考古博物馆是一个不能错失的好地方,其中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文化古物,耐人追索。

辛达玛广场是雅典市的中枢点,有商业中心,旅行社,航空公司,大酒店和银行等等。广场的西方,矗立着一座黄色的建筑物,即是雅典的国会堂。门前的无名战士纪念碑有着身穿白裙红帽的卫兵驻守,脚上还著着一双脚尖带有一粒线球的红鞋,每一个小时有个交接礼仪,吸引了众多的观光客前来一睹风采,是在品味这恒古都城之余,可爱的点缀景观。

 

 

 

 

巴卡拉广场

 

周日的雅典,在巴卡拉广场漫步,给人一个假日的悠闲感。关于巴拉卡(Plaka),可以追溯到希腊独立战争年代。这里是首都里最最古老的一隅住宅区,遍布着19世纪建筑,呈现着各式的风格,高档次的房楼、旧风貌的住宿、别緻的精品屋,以及充满地方色彩的露天咖啡厅和典雅餐馆。徜徉在巴拉卡一带,偶见年迈老汉坐在街旁,手里拉着手风琴,飘送着悠悠扬扬的音乐,给生命增添着一些些音符,气氛格外优雅。

走累了,在露天咖啡厅细啜一杯下午茶,看着左右往来的人群,看看各种风格的建筑,在凉爽的气温下,欣赏着眼眸里的一景一物,别有天地。

 

卫城

            卫城(Acropolis),雅典的圣石之地,是这都市最具代表性的石碑,是受注目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所以来到雅典,不能不到卫城。

其实,卫城矗立在山丘上,海拔约150公尺,在雅典市各角落里都不难眺见。然而,来到这里,免不了要做一个近距离的接触。毕竟这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七大奇观之一,享有“希腊国宝”之誉,目前已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

 

迈着历史的脚步,我们朝向这蕴有着2千多年渊源的古迹。从收票处往内步行,右边是古希腊的剧场,半圆型的,有着梯阶的座席,名为合乐哎啼谷(Herodes Atticus),现今在夏季还常有音乐剧演出活动。我们穿过林立的列柱,拾着级子,慢慢随着众人群有条不紊的攀进,进入卫城的山门,我们来到了山上,一睹帕特弄神殿(Pathenon)磅礴的气势。

遐尔闻名的帕特弄神殿,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极致。神殿呈现着长方形的图样,并以洁白的大理石砌成。多少的考古学家、艺术家、建筑师以及游客慕名而来,追溯着各自领域里的一片天空。古希腊人追求理性和感性的结合,身体与心灵的均衡,而这神殿,就达致了和谐、理想和完美的独特艺术讲究,并容入了古希腊人的精神。

据记载,在一个三级台基上,神殿基座长近几70 公尺、宽约31公尺,外部环绕着46根大理石柱,巨大的圆柱在东、西各设置8根,南北各有17根。神殿的柱式,是3种古希腊柱式中的一种,叫做多立克式(Doric Order),柱子上细下粗,没有柱础,柱身多有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建筑的两坡顶,东西两端形成三角形山花,是古典建筑风格的基本形式,整体予人一种视觉上的完美功效,散发了古典的气质。直至今日,此建筑仍受许多建筑师的青睐。

相传,公元前447432年,雕刻家菲迪亚斯用了青铜、黄金以及象牙为材料,雕刻了一樽13公尺高的雅典娜女神像,供奉在神殿内。可惜的是,随着岁月的摧残,屡经战火的蹂躏和几千多年来风雨的侵袭,石柱倒塌,雅典娜女神像不翼而飞。

如今,映入眼帘的,仅是残垣败墙。那一个晨早,我们在山顶上瞻仰着历史,没有卫斯理的传奇,只有浮想,翩跹在残留下的一根根多立克式的石柱之间,任由想象的空间去勾勒出一幅幅若干千年前的图景。

往内信步,南侧即是伊瑞克提翁神殿(Erechtheion),一列列残留下的少女廊柱,是卫城建筑中爱奥尼亚样式的典型代表,设计非常精巧,屹立在高低不平的高地上。传说中,这是雅典娜女神和波赛顿海神为争夺雅典保护神而斗智的地方,建于公元前421年与前405年之间。

除了伊瑞克提翁神殿,山顶上还有胜利女神殿和收藏丰富的卫城博物馆。此外,在山顶,还能俯望雅典建筑林立的景致。其实,我们还见到了,停泊在边陲的起重机,在默默的承担着维修历史的使命。一个现代工具在文化遗址上,辉映着抽离的对比。

 

 

波赛顿海神殿

希腊是一个充满神话的国家,有众多歌颂雅典娜女神的古迹,也少不了有纪念波赛顿海神的建筑。位于希腊本岛的最南端,离开雅典市大约70公里,有一个名为苏尼恩的海角(Cape Sounion)。这里风景明媚,有一个海神殿(Poseidon Temple),更是观赏夕阳西落的著名景点。海神殿建于公元前400多年前,与卫城的帕特弄同一时期,也是矗立着一支支多立克式的柱梁,由于建筑其间受到了波斯人的侵扰,神殿的建筑始终没有完竣。虽然如此,自古以来依然还是有许多文人雅士喜欢到这里来望海,吟诗,赏日落。在陶醉于雅逸闲情之下,诗意盎然之极,还忘不了在海神殿的柱石上刻下自己的大名和诗句。现在,神殿四周已用了绳子围绕起来。在密密麻麻的刻字中,隐藏着浪漫诗人拜伦所遗留下的字迹。那一刻,我没有找到拜伦的痕迹,却联想起拜伦的长诗《唐璜》。无独有偶,《唐璜》和海神殿,有着共同的命运,就是始终没有完成,写着不尽的浪漫与神话。

 

宙斯神殿

传说中,古希腊有奥林匹亚十二大神,而宙斯,就是众神之主。

在雅典市里,国立花园周边,就有一个全希腊最大规模的神殿,叫做宙斯神殿(Temple of Olympian Zeus)。顾名思义,神殿就是为这希腊神话中的主神而建。

宙斯神殿兴建于公元前6世纪,其建造时间长达700年,最后由罗马皇帝哈迪良(Hadrian)于公元前125年完成。据记载,神殿原本是由10417公尺高的科林斯(Corinthian)柱式所筑成,开始出土于在十九末期,在1960年成功完成挖掘工作。

如今,遗存下来的,仅剩有十多根的柱子。在这里,一支支擎天的大理石柱,留守着历史的岁月。多少游人扶柱凭吊历史梦痕,这几千年的文化,已成为了一种沉淀。

恒旧的残留静静的躺在历史中,无语。

 





日本盖章– 地方文化印记

27 04 2008

      

         东瀛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国家。周游日本各地,我总是会拾取到一些些不经然的意外,给旅途增添上美丽的小插曲。

 

日本铁路公司(Japan Rail)在若干年前,为日本漫画人物铁腕原��人(Tetsuwan Atom)庆祝生日,举办了盖章收集比赛。就在不起眼的地铁车站内,或是旅游观光名胜,只要稍为放眼注意,偶然中会发现,在某个角落里,摆着一台小桌子,桌面上放着一个盖章,以及盖章印汁。还记得,当我们第一次见到盖章的时候,是在某地铁车站内,当时,只光觉得有趣,信手就拈来了一张白纸,盖上了两个印章留个纪念。后来,我们陆陆续续的见到了更多更多如斯的印章,遍及地铁站和旅游胜地,甚至不仅是在东京,还扩及日本各地。于是,我们还特地买了一本转为收集盖章的小册子,逐个逐个盖章收集,盖下一片记忆,细细玩味。

在其他国度里游览,我就未曾见识过象日本盖章这类似的玩意儿。

 

其实,盖章这件事在日本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笔者始终没有查寻与追溯到它的由来。然而,在日本,收集盖章业已是个脍炙人口的游戏,许多的地区,用来招徕游客,引入游人对景点的认识。去年,有关当局就推呈出了收集盖章有奖游戏,以鼓励游人去认识历史有400年之久的彦根城,以及姫路城、松本城和犬山城四大古城。而有些商家则用来搞活动噱头,日本铁路(Japan Rail)就在若干年前举办了盖章收集比赛,以庆祝日本漫画人物铁腕原子人(Tetsuwan Atom)在47日的生日。除此之外,学校也运用搜集盖章为迎新活动;位于札幌的北海道大学,就曾经举办了盖章游戏,通过寻找和收集印张来让入学的新生对北海道大学和札幌各地标,如札幌時計台和北海道大学総合博物館等有更深一层的认识,相仿西方国家用来迎新的寻宝游戏。

在日本各地窜跑,每到一个地方,我们开始留意起该处的盖章所在,尤其是在景点地区,更免不了努力觅寻那摆放着盖章的一隅,开开心心的印个纪念,留下了“到此一游”的收成。这是拍照以外,另一类式的留念方法,日本人的盖章玩意儿无形中也为游客的旅程营造了多一瓣色彩。

我们很用心的盖着印,回到家里,慢慢用心的去回味与再认识。每一个章都写下了一个里就以一个苹果的外框为设计,里头画有涅布达(Nebuta)庆典和观光物产馆的外观,把青森的地方色彩,跃然纸上。程,其图案绘影出其地方的特色。例如,在盛产苹果的青森的一枚图张,就以一个苹果的外框为设计,里头有画着当地家喻户晓的涅布达(Nebuta)庆典礼节,以及观光物产馆的外观,把青森的地方色彩,跃然纸上。

 飞弹高山的印章,绘有上三之町江户时期的木屋,同时也点出了高山市有小京都的绰号日光

 

再举一个例子,函馆车站的一枚盖章,就勾勒了出函馆山的缆车和周边的西方建筑,其中有一座高耸着十字架的基督教教堂,绘出了当地的风景,并让人联想到了日本人在明治维新以后,西化的影子。许函馆站的一枚盖章,勾勒了函馆山缆车和周边的西方建��,一座十��架基督教教堂,绘出了明治维新以后,西化的影��。多许多的图片,很巧妙的摄取了其地方特色和风彩,给人慢慢咀嚼无穷。

 

 

 

 

 

 奈良的东大寺外貌和大佛铜像,显现在图章上奈良的东大寺外貌和大佛铜像,显现在图章上

 

一张张的图章,除了给你带来了旅程的纪念,还牵引出了每个景点的地标与特点。

我想,在科技日益发达的21世纪,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这玩意儿也改头换面了,流行成用电子输入手机的图片之类的花样。

我小心翼翼的把我们的盖章册子收好,收好一枚枚日本地方文化色彩。

 

 青森有名的涅布达节庆,花车的图案写在印章上,可以媲美照片里的花车样貌。东京站在地铁站内毫不起眼的一隅,游人拿起了该处的图章盖印成追忆。东京的��国城—横滨,其海港的盖章,并告诉我们它源起于1859年。泡完温泉以后,盖上回忆山内丸景点盖章册��,在函馆的旅游胜地��买,积累了这一旅程的收获。       奈良

 

 

京都著名的清水寺,刻章者很细腻的把景点概括在图案上,和照片上的清水寺惟妙惟肖 

 

 

 

 

 

 

 

 





金边电单车 难以承受的重

1 07 2007

柬埔寨的金边阳光普照,马路上尽是电单车驰骋的一幅幅风景———–何止挤满乘客,更超载叠得高高的一盒盒纸箱、一筐筐果菜;还有大小生活用品如水桶、梯子,长长的竹竿和铁条,有横放,也有直举着,险些就钩打到路上的电缆,叫人看傻了眼……   

初踏上柬埔寨的领土,心里难免存有几分忐忑和戒心。无疑,成长中的金边,给自己的印象总是危机重重,电影和电视剧里的情节总描绘着斯地混乱的种种。然而,下榻金边之后,感觉则是邂逅了六七十年代的新加坡。   

柬埔寨,一个有如雨后春笋的发展中国家,正蓬勃的开拓着一片新天地,没有那种到处是枪林弹雨的威胁,也没有周围蕴藏尚未引爆地雷的惊吓。不过,身为外地人,对当地还是必备一定的提防心。 电单车络绎不绝

402.jpg 缤纷尼龙绳子,为马路增添色彩。

  汽车驶入金边市区的大街上,看到了马路上络绎不绝的车辆。其实,再正确一点的叙述,车水马龙的是电单车,在街上四处窜跑,丝毫没有节制的横冲直撞!   

司机拉达那就这么说:“我五年前从郊省初来到金边市镇的时候,看到这些熙熙攘攘的电单车辆,真是目瞪口呆,连过马路也不敢。当年,我才18岁,在乡村里的岁月,从未见到这么多的车辆。 拉达那操着一口半咸不淡的英语言之凿凿。   

我想,虽然我看过这么多的车辆,但是站到马路旁,依然踟蹰不前。   毕竟,我们是来自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他看到的是频繁的电单车造成的威胁,我顾及的则是马路上的不规矩所隐藏的祸害。他,从朴陋出发,我从文明走来。

2_4pple1.JPG 

在贫苦的日子里,大家和谐的共挤一部单车。

挤满一家大小五人   这一辆辆的电单车,形形色色,驰骋马路上,带来一箩筐的风光。   

司机透露,这里并不是没有交通规则,但基本上却没有什么人遵守。难怪这些电单车骑士中,鲜少见到有人戴上钢盔。除此之外,一辆电单车坐上三个人是屡见不鲜的事,时不时还骑上了四个人,偶尔还挤满一家大大小小五个人,包括幼龄的孩童在其中,以及未成年的驾驶员。   

其实,这些电单车风景,比比皆是。更加夸张,更加出乎预料之外的各式各样风貌,在这里大有的是。有的让人瞠目结舌,有的令人会心莞尔。有的电单车,超载了叠得满满高高的一盒盒纸箱,有运载山竹的,有运载香蕉的,有运载椰子的……一大箩筐的种种水果。还有的车子前后挤得满满的蔬菜;或六七个大塑料水罐;也有的前拥后抱着一大包一大包的糖和盐,有的满车子绑扎得紧紧高高的七彩尼龙绳子。   

更过瘾的是,有些还用单车搬载梯子,有的扛着自行车。还有还有……一些电单车后座骑士手撑着长长的铁条,有直举着的,也有横握着的,险些就钩打到路上的电缆的那种!林林总总的样貌展现在马路上,让人看傻了眼!

23_longstick.JPG 高高长长的竹竿,毫不畏忌空中的电缆。

最为实惠的交通工具   在金边,汽油特别昂贵,一公升的汽油美元九角余。对于平均月薪只有两三百美元的一般柬埔寨员工来说,汽车是奢侈品,电单车则是最为实惠的交通工具。只要有两三百美元,就能购买到一辆二手电单车,贵的则需花上一两千美元。   

也因为这样,路上的电单车特别多,男女青少年穿着校服骑着单车来返校舍,就连婴儿也常常给大人挟在怀里奔驰在路上,这些景况已见平常。交通意外也因而司空见惯,经常会有三三两两的人群在路边围成一伍。   

根据了解,交通意外的次数就从1994年的700多宗飙升到2004年的4000多起。至于这几年的数字,更是节节上升,况且官方的统计也并不包括未曾申报的意外。意外或不意外,电单车的使用已无形中塑造了金边的地方文化景观。   在离开柬埔寨的那个早晨,阳光普照,我在酒店的餐厅里用早点,时不时探望窗外,以马路上驰骋着的一幅幅风景佐食,实在是别有风味一番。





背包族曼谷逍遥宿

8 08 2006

繁忙的车辆在曼谷市区里川行,璨璨炎阳下我们在纵横的街道间中觅寻到了宿11Suk11),一个在网上寻找到的背包旅游宿舍。位于舒坤毗十一弄巷(Sukomvit Soi 11)里,距离‘那那’(nana快铁站不远之,一间7/11便利店的后面从窄小的街口望进去,乍看之下自己还有点儿不敢相信,在这鳞次栉比的钢骨水泥之间,竟然有那么一幢充满古早甘榜色彩的房楼。一块块木板搭建出浓烈的乡土气息,周边陪衬着一股青葱人的绿意,纤细的嫩枝,茂密的翠叶,给人一种度假村逍遥自在的舒适。信步迈进,宿11的员工连忙前来迎接。来此住宿,游客都得在至少三天前通过网际网络把房间预先订好。亲善的服务员把我们的护照对证好,迅速的把房间分配给我们。踏入大厅,三三两两的游人细啜着咖啡,悠然翻书籍,静坐草木间,不胜雅逸。看了看住宿,简单的双人房,既整洁又有空调,附带厕间,收价750泰铢(约新币30元),还包括早餐自由享用。其实,这个地方可博得了不少国内外媒体的好评,就连《寂寞地球》也有推荐这个价廉物美的地方我打从心底觉得这是背包旅人的好居处。每个早上,宿11皆备有简单却美味且充足的自助餐食,有种种类式的面包和糕点,还有若干样甜美的热带水果,更少不了咖啡茶水饮料,而员工也不停歇的为顾客添上食物。住客任意的用着早点,或自己冲一杯咖啡,或烤一片面包,或从桌面上端着的一碟碟食物中挑选,吃完后把自己的杯碟端放回指定位置,给人副大家庭的光景。宿11早晨,一股旺盛人气,一种温馨洋溢。住在宿11,不难见到老板娘安查李,友苏达拉(Anchalee Yossundara)。她那副亲切友善的笑靥总是不厌其烦的和客人宣寒问暖,并为客人提供旅游质询服务。问及这民宿的种种,安查李悠悠的谈起了她和宿11的渊源。2000年,她和先生,宋杰,友苏达拉(Somchet Yossundara),建设了这一家民宿。他们夫妇俩,爱好旅游,常常拨冗各处观光,就在踏遍大江南北之余,觉得一个好住处对于游客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宋杰是一名飞机师,业于泰国航空公司,学生时代修读的则是建筑,是建筑设计系毕业,所以素来都憧憬着设建一栋自己心仪的屋宇。对于孩提时代的甘榜木屋,宋杰始终蕴存着一种特殊情感,始终缅怀着小时候那片草木遍及的绿园和乡间逸情。恰巧这幢楼房是家族产业,得到了姑姑的支持,于是建造了这么一栋充满地方情愫的建筑物,边陲碧叶缭绕,斗室花光树影,走道香韵幽幽,偶时玉鸟曼曼度曲,散发着童年时代木板屋的味道,并含有浓烈的泰国传统风格。平易近人的安查李,向我们侃侃道来。建设民宿的目的在于给游人带来一个安全而舒适的住宿,因此价格经济实惠,从250泰铢到1300泰铢(约新币10元到52元),有与人共处一室的单人床位,也有各类型的房间,并分别有共用厕间或附带厕间室,任君需求而定。在宿11的街口,老板还雇用了警卫24小时的把守,以确保住客的安全,并同时帮忙为客人召唤德士。值得一提的是,宿11还接受仍在肄业的学生到此作假期实习课程。六年了,宿11营业至今业已过了六个春天。宿舍的定价历来都不高,现时的价格也是在今年年头才刚刚调正的。说到宿11的利润,老板娘感慨的以英语诉说:“宿11至今始终是入不敷出,要回本大约也要再三四年的时间。我们会尽能力去经营,一直到我们把积蓄用完为止。”在这里住上好几天的我,对这里产生了一种情愫,听到安查李这么说,心里黯然沉寂了一阵,感觉似乎触及到了民宿一阴暗角落的酸楚,我为它默默的祈祷。

宿11,一个追逐梦与理想的落成,一个背包客的世外桃园

pic_0030.jpgscan0027.jpgscan0002.jpg

pic_0031.jpgpic_0035.jpg

pic_0035.jpgscan0009.jpg

scan0019.jpgscan0016.jpgscan00251.jpg